企業ESG熱潮下的人才密碼,友達三步驟培訓永續軍團
文 /黃家慧
2022年,全球永續浪潮持續推進,永續人才荒也隨之浮現。
國發會、金管會接連宣布將在3月公布「永續路徑圖」、氣候變遷因應法(原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)預計將在上半年通過、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明年上路,鄰近的新加坡也將在2024年起將原本的碳稅漲價5倍,從目前每噸5星幣(約新台幣135元)提升至25星幣(約新台幣517元)。
眼見變革接踵而至,國內企業得先解決ESG人才不足的困境。《天下》2021年底公布的「2000大CEO景氣預測調查」,詢問企業CEO「投入ESG時遇到的最大挑戰」,位居首位的就是「環境永續人才不足」,佔比高達44.2%,遠遠超越外界普遍認知的「綠電成本高昂」、「政府環境相關政策不明確」等選項。
企業的需才孔急,也反映在報名參加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的「企業永續管理師證照培訓班」人數。從2017年開始,該培訓班已累計培育約500名合格管理師,其中去年就達200名,佔了總人數4成。「我們今年預計招收500個名額,但目前報名人數已經約1,000人,」台灣企業永續獎(TCSA)秘書長申永順透露。
申永順觀察,報名培訓的學員除了以在職的中階管理層居多外,也可一窺企業對於永續人才的需求類型。他分析,目前國內企業界以負責永續統籌推動的「整合型人才」,以及因應科技變革的「技術研發人才」。
面對這場永續人才大作戰,企業有兩大招:一是對內培育前線作戰的整合型人才、二是對外招募後端補給技術能量的研發人才。其中,因應ESG包羅萬象又牽涉國內外各種法規更動、不同標準推陳出新,跨領域的整合型人才需求最急迫。
借鏡友達經驗,企業內部培訓整合人才靠這三步驟
連續12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(DJSI)、今年榮獲S&P Global永續年鑑評鑑銀獎的友達光電,早在14年前就啟動整合型永續人才培育,它摸石過河走出的永續人才培訓路徑,很值得將踏入永續行列的企業借鏡。
第一步:高層支持,創造企業永續文化
友達2008年提出「AUO Green Solutions友達綠色承諾」,背後就是以「綠色DNA」計畫作為支撐骨幹,而時任執行長的陳炫彬及總經理陳來助,正是當時的推手。
友達永續長古秀華回憶,2007年,在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長李誠的建議下,友達開始有計劃培育綠領人才,企圖在企業內灌注「綠色DNA」,也就是將綠色思維注入全體員工日常生活,例如內部建置減碳資訊部落格、發行減碳資訊電子報等,從員工教育做起,進而影響其家庭與週邊社群等。
「ESG是全公司的事,與公司所有的發展策略都相關。老闆要支持,才能推得動,」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、信義書院執行長別蓮蒂點出,高層支持是企業推動ESG成功的首要關鍵。
第二步:永續長領軍 率全軍集體作戰
歷經5年永續文化薰陶,友達組織架構也隨之調整,進而設立專責的永續領導人,協助內部員工將永續融入日常營運外,也扮演各部門永續事務的整合角色。
2013年,友達成立永續委員會(2021年更名ESG暨氣候委員會),2018年又進一步成立專責統籌永續發展的專職單位「永續發展總部」,古秀華出任首位永續長。
永續長一職任務吃重,但卻非人人都能走得遠,畢竟職務特性就是得整合公司各部門資源。而分析古秀華之所以能稱職演出,主要有三大原因:首先,古秀華在出任永續長前,是友達人力資源中心副總經理,因此對不同部門文化早有熟悉。第二,曾在外商任職的她,也對多重跨領域的溝通與整合有豐富經驗。最後,則是她本身具備熱衷嘗試與學習的特質。
資料來源:
https://bit.ly/37cyZ8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