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活動

Newsletter

《50+城市學》台北市防跌居家修繕計畫 打造老後不跌倒的家

打造老後不跌倒的家!台北市提供防跌居家修繕補助,讓家更安全

家中長輩有時半夜想起來上廁所,或急著衝到廚房關瓦斯,其實很容易跌倒!跌倒後身體功能往往會快速退化。在風險發生前,該如何預防?台北市社會局的「台北扶老・軟硬兼施」服務方案,提供防止跌倒的居家修繕(止滑墊、裝扶手等)補助,當家中變得更安全,照顧者的心理負擔也降低了。
高齡逾80的李奶奶(化名),子女都在國外,老伴也走了,如今自己住在五樓的老公寓。一天夜裡,她起床時不慎跌倒,結果昏迷了好幾小時,隔天才被來家裡訪視的居服員發現,緊急送醫治療,必須經歷長達半年的復健期。

而且,經過這麼一摔,遠在天南地北的親朋好友們,好不容易暌違多年聚在一起,無奈大夥討論的話題卻是:以後怎麼排班照顧奶奶、如何申請看護和補助、出院後還要讓奶奶獨自待在風險重重的老家嗎?

浴室廁所及廚房等濕滑場地,是常讓長者跌倒的高風險空間。
浴室廁所及廚房等濕滑場地,是常讓長者跌倒的高風險空間。

圖/浴室廁所及廚房等濕滑場地,是常讓長者跌倒的高風險空間。

「防跌」措施不可少,從改善居家環境開始
回想一下,周遭親友是否碰過這種狀況?事實上,這並非偶發特例。

在長輩倒下前,若家中那些高低差和門檻可以消失,或多個扶手可撐一把,該有多好!

其實,已有地方政府做此服務!由台北市社會局發起、獲得2018年高齡友善城市獎項評選金點獎的「台北扶老・軟硬兼施」服務方案,提供防止跌倒的居家修繕。
只要年滿65歲、戶籍在台北(或住滿183天),按長者的經濟狀況,從低收入、中低收入、及一般戶(綜合所得稅率5%以下)為優先,分別提供8~10萬元的補助經費。

服務項目包含:增裝扶手、架高式和式地板拆除、防滑設施、改善浴缸、洗臉台、照明設施等,專業人員從評估、補助申請,到修繕施作、驗收全程協助,為長者改善居住空間,若是獨居者,會更優先處理。最近3年的申請件數扶搖直上,今(2020)年截至8月便累積達741件,極可能超越去(2019)年的857件。

台北市社會局長周榆修解釋,最好的政策,是先做好預防,而非事後投入大筆資源補救。針對熟齡族群的市民,市府思維是盡量維持他們的健康狀態、並設法延緩老化速度,「除了長者自己的身體狀態,居家環境更是關鍵!」

防跌為何如此重要、再爬起來不就好了?殊不知,對很多老年人來說,沒有那麼簡單。
不想家中有工程敲敲打打?得突破長輩心防 
據統計,跌倒是老人的事故傷害主因,且近半數跌倒意外都發生在自家,以浴廁、客廳、臥室等空間最常遇到。一旦跌倒,很多原來活跳跳的老人家,就很容易引發骨質疏鬆、骨折、臥床、褥瘡、功能退化等連鎖併發症。

雖然政策立意良好,但實行上仍有不少挑戰。「最難突破的是長者內心,因為老房子是他們最後的堡壘,甚至有人曾經被騙過!」被委辦執行方案的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曾華昶,長年在第一線和銀髮族接觸。

他觀察,在意外發生前,不少人都會習慣性的抗拒,不想家裡有工程敲敲打打,「有些長輩認為自己身體還好、不需要,或覺得裝了會讓家裡變醜、好像醫院。」

再者,多數長輩都很過得很隨和、甚至克難,老推說家裡還過得去,寧可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。可是,只要提及家人,暗示哪天孫子也可能因此跌倒或受傷,他們才會考慮申請。

曾華昶強調,「我們並不是在施捨什麼,而是跟長者一起建構好的生活環境!」

為照顧年事已高的賴奶奶(左),家人在屋內動線裝設許多扶手。
為照顧年事已高的賴奶奶(左),家人在屋內動線裝設許多扶手。

圖/為照顧年事已高的賴奶奶(左),家人在屋內動線裝設許多扶手。

為提高參與意願,臺北市社會局特地設計一站式服務的「扶老秘書」,由承辦單位偕同職能治療師和水電工班團隊,到府實地到府勘查、評估,量身訂作適合生活動線和使用需求的修繕項目,既幫長者搞定文件蒐集、補助申請、現場施作、完工驗收等繁複程序,也減少家屬的奔波之苦和溝通窒礙。

就像曾華昶說的,「如果叫老人家跟水電師傅溝通,不少人都會打退堂鼓。」

賴奶奶的例子:換上止滑地板與扶手  照顧者心理負擔也降低了
年屆九旬、老家在苗栗的賴老奶奶,住在台北捷運六張犁站附近一排傳統街屋,雖然跟兒孫四人同住,但近年因病痛纏身,已經很難走出位於四樓的老公寓了。

她的主要照護者,是從事物業管理的兒子張光亞,以前一度得同時看顧兩位老父老母,有辛苦的「一打二」的經歷,患有失智症的父親還曾在半夜裡走失,以為要下樓倒垃圾,讓家人提心吊膽,去年才以95歲的高齡安詳辭世。
為了讓賴奶奶在家住得舒服、而且安全,這兩年透過「臺北扶老‧軟硬兼施」的修繕補助,連通客廳和房間的走道兩旁都裝上扶手,家人也決定把浴缸打掉,浴室全換成止滑地板,地上的門檻都改成斜坡,讓奶奶的日常動線不再危機重重,也更方便拿柺杖或助行器走路。

不僅如此,浴室門的內外兩側都有扶手,還是附加止滑刻紋的不鏽鋼新款,更便於抓握與施力。而且除了把家裡變成無障礙空間,屋子的漏水狀況也大為改善了。

讓家減少讓長者受傷的風險因子,環境變得更安心,照顧者的心理壓力也會隨之減輕。

天龍國的燃眉之急:「兩老」社會近在眼前
事實上,為長者改善居家環境的政策想法,已經出現很久。

台北市社會局長周榆修提醒,「兩老」社會是台灣城市共同面臨的未來挑戰。台北市社會局長周榆修提醒,「兩老」社會是台灣城市共同面臨的未來挑戰。

圖/台北市社會局長周榆修提醒,「兩老」社會是台灣城市共同面臨的未來挑戰。

早在2000年,台北市就曾推出針對中低收入老人的修繕補貼,「台北扶老・軟硬兼施」可說是後來的加強版方案,市府繼續放寬申請資格,把一般戶也納入,希望減輕市民負擔。

為何非做不可?

其實,被鄉民譽為「天龍國」的首善之都台北市,目前境內已有48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,老化程度高居六都第一。而且快最明年,該市的老年人口比例就會突破20%,成為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的領頭羊。到時候的台北,簡直是座「兩老」城市!

兩老,是指年歲已高、行動不便的「老人家」,被困在年久失修、充滿風險的「老舊住宅」裡,人老、房也老,成為老後生活和安養照護的大難題。不少困居老宅的銀髮族,不但無法走出家門,還得透過社工、居服員、前來送餐的熟識店員,才能滿足日常採買需求。

調閱內政部統計,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儘管房市行情居高不下,但超過35歲的平均屋齡位居六都之首,比號稱「古都」台南市還老,境內近7成都是超過30年的老房子。這些多是民國6、70年代建造的「販厝」和連棟式樓房,4、5層樓,又沒電梯、更有消防和公安疑慮,如今都面臨等待都更或亟需整建的改造關卡。


試想,今天的老人家還有一堆子女跟親友環侍在側。當少子化速度愈來愈快,等我們這代老去時,身旁還有年輕人能幫忙嗎?

因此,如何讓每天生活的居家空間不再危機四伏,不但是幫助長輩,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的老後生活而準備。不妨先從減少室內高低差、檢查地板是否太滑、走道通行是否順暢等處,慢慢著手改善。

誠如台北市社會局長周榆修所言,當台灣逐步邁向「老人國」,未來應對熟齡族群的政策內涵,必須打破「有病沒病、攏拖去醫院」(台語)的慣性思維,或永遠齊頭式平等的大灑幣舉動。如何減緩民眾的老化速度,延長銀髮族的健康狀態?這才是重點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city.gvm.com.tw/article/76292

TOP